天台山景区瞬时承载量为17833人,日承载量为67832人
民俗文化

Tiantai Mountain

Folk culture


clip_image001.jpg

  天台古称善之邦,民俗俭而勤,民性醇朴而强悍重义。由于佛道源远流长,帮民间婚丧礼仪、岁时祝祭、迎神赛会等习俗大多与宗教影响有关。

  建国后,移风易俗,摒弃了繁琐的礼仪习俗和封建迷信的东西。传统习俗在延续演化与变革之中,新的习俗正在形成,如男女平等、婚姻自主、计划生育、文明礼貌和许多新的纪念性节日出现等,均为旧俗所无。80年代以来,人们对家庭、职业、求知、消费等观念正在逐步更新,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教育更加怜惜了新风尚的形成。

clip_image002.jpg


【家 风】   热情好客、敬老爱幼,是普遍的传统家风。天台俗话:“接客自门风。”

【宗 族】   全县乡镇同姓聚族而居。

  民国《天台县志稿》称:“天台人,多聚族而居,重宗谊、善闭结,”有“好勇斗狠之风,往往因雀角细故,而约期械斗。”建国后,经宣传和严肃处理,宗族观念逐渐淡化,宗族械斗也随之减少,但尚未根除。

clip_image005.jpg

【佩 戴】  旧时,新生婴儿满7天,长辈要用红线穿上银质小铃铛,系在婴儿手腕上用以避邪。满120天后,初次到外婆家去,要佩银或铜制的小宝剑和历书。外婆还要为其办银质小手镯和脚镯。一般少女许人后才戴耳坠,这是定亲信物之一。用料取金质或银质地的耳坠为“金丁香”。戒指也是定亲之物,一般在成亲之日才戴,但并不普遍。建国初已无人戴,80年代后的时兴。
【筵 宴】  乡民鑫热情好客,平日生活节俭,办酒席却很大度。普通人家待客有“杀鸡为黍”(包粽子)之风,遇婚丧、寿庆、造屋、进住、拜岁、分家、请人办事,或有远客、稀客到来都要办酒席招待。旧时宴会有用“木鱼”代鱼而不食的习俗语,以示吉庆有余(取“鱼”与“余”谐音)。

clip_image006.jpg

【重行花烛】  旧时,有钱人家夫妻结婚满60年,且膝下儿子、媳妇、女儿、女婿、孙子、孙女、外孙女齐全,为显示两老恩爱和福命好,再举行一次婚礼,称“重行花烛”,仪式十分隆重。婚期这一天,老太太头戴凤冠,身穿花衫,从娘家坐轿起后,坐席尊。儿子、媳妇、孙子、孙女等等都上堂叩拜。由孙子和孙女把老两口送进洞房。第二天,还要办礼饭请四亲九眷和左邻右舍。

【生 育】  生育历来视为大事,故注重庆贺。婴儿落地,办落地酒。亲朋好友送礼贺喜,称“望月里”。新生婴儿,称“乌娃”。在月里乌娃两手靠近肩膀处系上带子,称“系手绳”。婴儿满月,抱出房间见太阳,称“落天下”,与邻居见面,称“出见”。亲友给孩子在脖子上挂五色线,称“长命线”。给孩子剃发,称“剃满月头”,称“够周”,要烧“够周面”分邻里。外婆要送“够周果”、“够周衣”。孩子学步时,大人将刀从孩子胯下扔过去,称“割脚绊”。孩子长到一、二岁,母亲将其装扮起来,身佩小宝剑和历书去外婆家,称“望外婆”。

clip_image008.jpg

【中 秋】   旧时有春天祭日、秋天祭月的礼俗语。中秋例在八月十五日,但天台作八月十六。有两种说法,好事成双、取双数,还有一种是初一、十五日子最差。(凶日)
【方 言】   天台方言属吴语区台州次方言。语音方面保留了古汉语的浊声、尖团音、入声和声调各依清浊而分阴阳等特点。词汇方面保留大量古主,例如:“我”叫“”,“你”叫“尔”,“他”叫“”,第一人称复数“们”叫“等”,“玩”叫“嬉”,“看”叫“相”,砍叫“斫”,“穿”叫“著”,“锅”叫“镬”,“立即”叫“旋即”,“老虎”叫“大虫”,“不”叫“弗(勿)”等等。

clip_image010.jpg

【正月十四】 民间传说元末农民起义,方国珍占领台、温、明(宁波)三州的时候,只恐朱元璋乘元宵佳节前来偷袭,提早一日过元宵节;也有说方国珍事母至孝,因他的母亲信奉佛教,每逢初一、十五都要吃素,为了让母亲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,遂将节日提前了一天。也有说因为方国珍夫人董氏是正月十四生日,才把元宵节定为正月十四。